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細說馬來西亞-私會黨(華記)

序:
洪門中國源於明末清初的一個秘密組織。主旨為反清復明,對外通稱天地會。後來演變成多個的社團或會黨,並隨著華僑移民南洋而遠播東南亞。現代一般皆泛指清朝時期,曾參與反清復明的組織。中國的秘密社會,主要有教門兩大系統。據載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1903末,藉由其叔父鐘水養的介紹拜入檀香山洪門致公(同興公司),並曾任洪門大陸山山主
(中國部分省略*)
前提完,
如果說到細說,不如說成解說,會比較恰當,
中國民國時代,隨著中國局勢不穩定,
同胞門不斷的前往馬來亞淘金(實際是被賣豬仔),
有華人在的地方,就會有黃,賭,吹,吸還有就是派系.
根據說法,當初馬來亞最大的華人幫派派系就是海山跟義兴.
載說:現在之華記,
華記被認為是洪門最大的公敵。因而華記各派一至槍口對外,各派之間都會互相連繫和團結。其實二十世紀末華記各派都已經團結一起,十八,華記,小華記,四窿和十八羅漢等只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人的稱呼而已。因此,華記是大馬華人黑社會第一大幫派。約佔大馬旗頭三十巴仙。主要實力在吉隆坡巴生河流域彭亨州,森美蘭州,檳城霹靂砂勞越等地方.
詳細歷史:
根源
十九世紀末成立於
星洲-新加坡。之後衍生到全馬各地。早年成員以客家人為主。之後不同籍貫的人也隨之加入。各成員之間多數以粵語溝通。創立者有先生:沅錦伯,頭目:卡啦蘇,草鞋:生雞仔,虎將:緩弓箭,助手:白眉焯,大順貴,大鼻王和花王彪。華記的標誌由先生沅錦伯創造。

廣華勝傑
據華記老一輩們口述相傳,華記源於
中國青幫,當年成員們為青幫四師朱、劉、黃、石避難或生活所逼隱性嵌名,移師南洋各地。改名蘇廣華,趙廣恆,關福勝,張雄傑。據說華記由蘇廣華創立於星洲-新加坡。華字由來自蘇廣華;而趙廣恆在廣州有廣記;關福勝在暹羅-泰國創立勝記和張雄傑在安南-越南創立傑記。華記有牌頭詩廣華勝傑。

革命運動時期

剛開始有別於洪門支持
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當時的華記或許是要與洪門對抗或另有原因而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派保皇黨。兩派圍繞著君主立憲與民主革命的課題進行對抗。除了在大馬和洪門對抗之外,也為當時的維新派保皇會收集洪門在這裏的情報,這種對抗曾經在馬來亞華人社會裡造成血流成河的黯淡歷史。
到後期
立憲派、輿論對當時的清政府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滿,認為清政府實無誠意推行新憲政,加上光緒皇帝被清廷守舊派軟禁瀛台至死。華記才隨青幫和立憲派逐漸同情和傾向革命。清代後期,不少青幫弟子也開始反清,兩派逐漸減少敵對。清政府遂於是垮台,中華民國就此誕生.
:華記是由洪門延伸出來的幫派。不過華記老一輩們相傳華記並不同於洪門。華記,俗稱『四窿』。早期華記成員們習慣把洪門稱作『三窿』,意思是三個洞。因此華記對於『三』有所避忌。有別一些華人反而鍾情於『四』。而且華記對紅色也有避忌。尤其在入會儀式里禁止穿紅色衣物。
早期,洪門各個支派的主要根據地一般都在沿海一帶的漁村和一些商運碼頭,華記的地盤一般都在市區的商業地帶,因此造成了洪門管賭、華記管毒的錯像。因為一般漁村人都愛杯中物和空閒時賭錢,而市區花燈酒地,毒品自然受到一定的歡迎。

洪門各支派認為華記,
十八等是天下公敵。而華記各派一至槍口對外,各派之間都會互相連繫和團結。這與洪門各支派之間互相廝殺有所不同,所以華記是馬來西亞黑社會第一大幫派.
馬來西亞,洪門與各支派約佔大馬私會黨人數六十巴仙,而華記約佔三十巴仙,另外十巴仙由各獨自成立的『旗頭』,如『三二 』和『北海同』等.
*更多請看官繼續等待,正在整理中.

沒有留言: